师资队伍

李妲

博士|副教授|硕导|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办公地点: 重点实验室大楼910

lida@hpu.edu.cn
早期生命演化、遗迹学、沉积学、地球生物学、天体生物学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李妲,博士(后),副教授,资环学院硕士生导师,香港大学博士后,西北大学-香港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联合中心成员(天体生物学方向),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中国煤炭协会科学传播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遗迹学、沉积学和地球生物学。

科研情况

[1] 2025.1-2028.1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遗迹化石造迹动物掘穴行为的进化与创新,50万,主持。

[2] 2020.01-2022.12,国家自然基金,豫西寒武系馒头组固底遗迹化石及底质特征,25万元,主持。

[3] 2025.01-2026.12,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育项目,2万,主持。

[4] 2023.01-2025.12,安全学科“双一流”创建工程项目,10万,主持。

[5] 2021.1-2022.12,河南省高校重点项目,豫西寒武系张夏组碳酸盐岩生物扰动在洛阳龙门石窟保护方面的应用,3万,主持。

[6]2019.1-2020.12,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项目,豫西寒武纪固底遗迹化石及其底质特征,5万,主持。

[7] 2020.1-2022.1,河南省科技厅项目,豫西寒武系馒头组固底遗迹化石及其控制因素,主持。

[8] 2015.12-至今,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豫西寒武系馒头组固底遗迹化石及其控制因素,8万,主持。

[9] 2018.01-2021.12,国家自然基金,豫西早中三叠世陆相微生物成因构造与遗迹化石的耦合变化,75.9万元,在研,参加。

[10] 2015.01-2017.12,国家自然基金,豫西寒武纪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的耦合关系,96万元,已结题,参加。

[11] 2011.01-2014.12,国家自然基金,豫西寒武纪沉积底质变革与造迹方式响应,49万元,已结题,参加。

发表论文

[1]DaLi*,JianFu,Yong-AnQi,Xi-TongHe,ManLi,Fu-QiangGuo,2025.The significance of benthic ecospace expansion followin g the ROECE at the Cambrian Series 2-Miaolingian boundary, western Henan Province.Journal ofPalaeogeography.(一作&通讯,一区)

[2]Da Li*, Man Li, Yongan Qi, Guochun Zhao, Jian Fu, Fuqiang Guo, Chengjun Zhang, Jianyu Guan,Shishan Zhang, 2025.Evolu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metazoan burrowing behavior from Ediacaran-Cambrian transition, Eastern Yunnan. Precambrian research,423 (2025) 107796.(一作&通讯,二区)

[3]Ji,BF;Dong,BY;Li,D*;Wang,Y;Yang,LX;Tsimenidis,C;Menon,VG,2025.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Al location for V2X Security Communication based on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IEEE 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74(2):1849-1861.(共同通讯,一区TOP)

[4] Bingchen Liu,Da Li*, Min Wang, Mingyue Dai, Wenyi He,Jingbo Li, Yong’an Qi,2022. Piperock ichnofabrics from western Henan, China: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s on middle Cambrian carbon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111 (5):1609-1630.(通讯,三区)

[5]李妲,宋慧波*,张立军,牛永斌,王敏,代明月,2025.遗迹学研究进展与前沿:第5届国际遗迹学大会综述.古地理学报, 27(3):1-8.(一作,CSCD)

[6]李妲,贺西同,邢智峰,齐永安,郑伟,付建,2022.豫西苗岭统馒头组二段皱饰构造与遗迹化石共生特征,古地理学报., 24 (06):1162-1178.(一作,CSCD)

[7]郑伟,和俊淼,邢智峰,李妲*,齐永安,万恩召,张湘赟,2025.豫西地区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植物群演化及其古气候,古地理学报,古地理学报,27 (02):468-483. (通讯,CSCD)

[8]李妲,齐永安*,代明月,王敏,2016.豫西寒武系第二、三统馒头组固底控制的遗迹化石,古生物学报,55(2):170-180. (一作,CSCD)

[9]李妲,齐永安*,代明月,王敏,2016.基于遗迹化石的寒武系馒头组潮间带食物网特征,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2):194-201.(一作,北大核心)

[10]齐永安*李妲,代明月,王敏,2013.豫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鲕粒灰岩中机会生物留下的遗迹化石,古生物学报,52(1): 80-85.(CSCD).

[11]李妲,齐永安,2013.豫西寒武纪微生物岩与后生动物扰动灰岩的耦合关系及其意义,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31-32.

[12]李妲,2011.Marcaronichnus:豫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鲕粒灰岩中机会种留下的遗迹化石,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48-50.

[13] Yong-an Qi,Da Li,2010. Palaeophycus and Thalassinoides ichnofabrics in marine carbonates from the Middle and Upper Cambrian Zhangxia and Gushan Formations, Longmen Grottoes, Luoyang city, Henan. PROGRESS IN ICHNOFABRIC AND ICHNOCOENOSIS,煤炭工业出版社,57-66.(ISTP)

专著与教材

[1]豫西地区寒武系遗迹化石及其组合特征,第一。

[2]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第二。

[3]十四五规划教材-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参编。

[4]豫西地区碎屑岩微生物成因构造,应急管理出版社,参编。

获奖情况

[1] 2024年,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2] 2023年,河南省优秀教师;

[3] 2022年,河南理工大学示范教师;

[4] 2021年,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特等奖;

[5] 2021年,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6] 2021年,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7] 2021年,河南省教学标兵;

[8] 2020年,河南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lida@hpu.edu.cn

办公地点:重点实验室大楼910

版权所有: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